谁来管管现在的女装
发布时间:2025-04-13 23:04 浏览量:2
“亲,我们的产品是预售哦,一般15天后开始发货…”
诸如此类的话术,实则是在等上一批购买者退货后才能发货,这已经是女服装行业的一重大灾区。
当前女装市场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尺码标准混乱、设计极端化、质量参差不齐、预售模式泛滥等问题上。
女装市场也陷入"身材霸凌"怪圈,诸如此例,网红品牌160/84A的S码腰围仅58厘米,相当于十岁儿童服装尺寸。
此外,直播间里"BM风"、"女团装"持续制造身材焦虑,社交媒体上"能穿下童装才是真美女"的畸形审美大行其道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调研显示,2023年主流女装品牌平均肩宽缩水3cm,裤长却增加5cm,完全违背亚洲女性平均体型数据。更荒诞的是,某快时尚品牌推出"空气毛衣",轻薄的针织品在冬季货架与羽绒服并肩而立。
针对女装的看点还有质量与挂钩挂钩,女装用料薄于男装,聚酯纤维冒充纯棉、图片与实物不符等问题普遍。部分直播间服装成本仅50元,售价虚高至300元以上。
这些乱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?
有商业利益驱动。首先快时尚品牌通过缩小尺码降低布料成本,同一块布料可多生产20%的XS码,配合“BM风”营销制造焦虑。其次,高退货率形成“退货经济”,部分商家刻意缩小尺码刺激重复购买,退货率每提升1%销售额增长2.3%。
也有行业标准滞后所带来的因素,现行《服装号型》国家标准(GB/T1335.2-2008)已严重滞后,76%品牌执行自有尺码体系,同城同码最大差异达12cm。市场监管缺位,对虚假宣传、质量缺陷的处罚力度不足。审美规训与性别歧视
商家将“穿小码=时尚”与资本利益绑定,实体店塑料模特腰围仅50cm,否定正常体型
女装口袋消失被视为对女性实用需求的系统性漠视,变相推动手提包等衍生消